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正文

郑必坚:牢牢把握党的十八大主题

郑必坚
来源: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发布时间:2015-10-14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八大报告,一开头就阐明了这次大会的“主题”。而大会“主题”,乃是大会的旗帜、灵魂,也是大会精神的根本标志。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最紧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深刻理解、牢牢把握大会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全局在胸、纲举目张,才能高屋建瓴、全面贯彻,从而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这样说:“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个主题,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就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坚持举什么旗。

  这个主题,提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就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坚持走什么路。

  这个主题,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这就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秉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这个主题,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就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今后5到10年的奋斗目标。

  此时此刻,在党的十八大主题中如此突出地强调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这四个根本问题,是基于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分析和判断,是基于对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的精辟总结和提升,是对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愿和期待的集中回应,也是对国际社会、国际舆论所关注的中国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乃至更长时间根本走向的明确宣示。

大会主题与旗帜道路

  党的十八大郑重决定,把科学发展观列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大会主题中明确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应当说,这是一个统领全局的重大历史性决策。

  展开一点说,这是我们党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鲜明理论主题、实践主题之后,进一步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这是在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10年成功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这是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形势下,进一步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这也是我们党在又一次完成领导层新老交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进一步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

  因此,这一决策意义重大、非比寻常,影响深远、不同凡响。

  而从根本上说,这个统领全局的重大历史性决策,正好充分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永不停滞的鲜明品格。正因为这样,科学发展观就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成为在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不断经受风险考验并从而不断焕发新的光彩的伟大旗帜。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在这里,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这30多年我们党是如何把握大局、开创新局的吧!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10年“文化大革命”灾难使我国国民经济濒于崩溃、政治动荡积重难返、人民温饱都成问题的颓势下,我们党果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纲领性基本命题,进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团结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使我们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重灾难中走了出来。这是新时期第一个“10年”。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风云变幻中,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严重曲折和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局面下,我们党又坚决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从而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这是新时期第二个“10年”。

  在世纪之交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及南海撞机,中国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的战略抉择,美国发生“9·11”事件,在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我们国内重大自然灾害,这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考验面前,我们党又沉着应对、趋利避害,紧紧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党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奋力推进实践、理论、制度创新,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重要理念,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并且下大功夫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从而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新时期第三个“10年”。

  综观新时期这三个“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两方面的伟大成果。一个是实践方面的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一个是理论方面的成果,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两个方面的伟大成果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集中起来,就形成了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一切不带偏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人们都可以看到,具有务实开拓性、积极建设性而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们国家在新时期空前活跃起来,快速发展起来,日益繁荣富强起来,并在同那些或经历“城头变幻大王旗”变局、或深陷“山重水复疑无路”危机的种种“主义”的国际比较中,彰显了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说到这里,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指出,在继承和发展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召开的前6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理论、路线基础上,党的十八大高高举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添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内容。

  一是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用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二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并列为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这样,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由这样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个制度构成其三大组成部分,并且进一步明确了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这个重大的理论新概括,不但集中反映了而且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满怀信心、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三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并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在与时俱进、“赶上时代”的新征程上,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党的十八大高高举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添了以上至关重要的新内容,同时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宽了其科学内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真正是越走越宽广。

大会主题与奋斗目标

  大家知道,“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乃是10年前我们党的十六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是同党对21世纪头20年国内外大势的战略判断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这就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正是因为我们党敏锐发现、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了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再到十八大,带领人民群众连续10年的不懈奋斗,成功地使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使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并从而使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

  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奋斗目标,同样是与我们党对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及其所蕴涵的机遇、挑战作出的科学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作出的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判断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也就是说,能否在今后10年抓住机遇,并且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实现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关键取决于我们在发生新的大变动形势下的认识和作为。全面审视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这“两个大局”的发展大势,全面体察和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并且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和因应得宜,我们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一定能够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关于怎样深化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新形势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问题,我还想根据我们党和国家这些年来的成功实践,进一步提出以下两个观点。

  一个观点是关于历史经验。远的不说,试看21世纪第一个10年,我们几乎每一次战略突破,都同把重大危机转化为发展机遇密切相关。比如说,成功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从此成为东亚经济引擎。比如说,2001年世纪之交打破困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开始全面进入世界市场体系。比如说,成功应对美国“9·11”事件,中美之间开始构建新的共同战略利益汇合点。比如说,2008年台海关系转危为安,使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又比如说,2008年以来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开始进入国际体系和世界经济核心部位,如此等等。由此可见,危机确确实实蕴涵机遇。在一定条件下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这是一条成功历史经验。

  又一个观点是关于发展前景。我们估量战略机遇期,当然要从综合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但同时应当充分估计到,一个将持续影响世界大势的愈益重大的变量就是中国本身的发展。即是说,在深刻影响国际经济、政治战略格局之此长彼消、此升彼降方面,中国的分量在加重,并且会越来越重。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或更长时间,尽管来自国际国内的压力挑战层出不穷,尽管我们面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依然众多,但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在大发展、中国还将持续大发展这一条,本身就是世界大势中的一个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而这又必将成为我们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至更长时期获得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根本立足点。

  正是围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还提出了一系列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构成了新的战略布局。

  这里的关键,首先就在于坚定不移地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硬道理,力争把我国社会生产力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推进到历史新高度。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不失时机地推进一系列重要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形象地说,这里有“三大内功”:一是加快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加快科技、教育和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三是优化社会治理,使全社会在民主法治基础上更加活跃又更加有序、更加和谐起来。这里,我仅着重就练好“社会治理”这一内功谈些认识。

  社会治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这对我们这样一个已经拥有13亿多和将要拥有15亿人口,而又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大国,至关重要。我国正在发生社会大变动,特别是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对应的人口大流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更加有效地加强社会治理。是否可以这样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社会治理的大思路、大战略上,经历了前30年和后30年两大段。前30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组织起来”(注: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起草的宣言《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说:“全国同胞们,我们应当进一步组织起来。我们应当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克服旧中国散漫无组织的状态,用伟大的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拥护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曾经是真正做到了(后期在某些方面走向反面);后3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活跃起来”(注:1987年5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的谈话中说:“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还是在一九七八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那时到现在的八年多时间,我们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走了第一步。我们确定一心一意搞建设是正确的。”),也真正做到了,并且至今方兴未艾(同时无可避免地存在种种失序、失范、失衡现象)。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设想,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算起,到2020年,在对我们这个总人口将接近15亿的大国的社会治理上,真正开辟一个“更加活跃又更加有序、更加和谐起来”的崭新阶段呢?当前,我们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在推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展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民生建设和社会建设,还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而这对于我们有系统地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正是一个极好的时机。

  可以预期,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上着力练好这三大“内功”,我们国家到2020年就一定能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那时,中国就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集“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于一身、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于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大会主题与精神状态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中,都有对党员干部精神状态的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提出的要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精神状态问题,对于我们这个有着90多年历史、8000多万党员的老党、大党来说,对于我们这个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执政业绩,而又长期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同时面临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四大危险”的老党、大党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历史征程上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一靠路线正确,二靠作风正派,第三靠的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这个伟大的成功历史经验,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在今天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的关键阶段,尤其不能忘记。

  正是基于这一点,党的十八大报告郑重地提醒全党注意:“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重大提示,不但同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国内大局密切相关,也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大局密切相关。

  从国内大局看,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辉煌,同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同人民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是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一个方面的集中体现,如果应对得当,我们就能跨上更高的发展平台。如果应对不当,我们就可能面临更大困难,甚至造成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动荡不安。

  从国际大局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分化组合,新旧矛盾相互叠加,新旧力量相互博弈,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清醒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清醒把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重大提示,我们就能更加深切地理解党的十八大主题对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提出的上述“四句话”要求的深刻内涵。

  首先来看,这“四句话”中的前两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在这里,党的十八大报告把“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为精神状态问题提出来,实质上就是要求全党,在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整个新时期,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放思想和解放生产力上面来。这是因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而解放生产力则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中心任务。

  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在新时期30多年实现世界近代以来大国发展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持续快速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把解放思想同解放生产力紧紧联系在一起,就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把解放生产力作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进一步说,在本世纪第二个1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仍未摆脱不发达状态并且处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环境之中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思想解放的中心课题必定仍然是,也只能仍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就是要在前30多年改革发展成就基础上,从量和质两方面(尤其是质的方面),实现中国人民生产力的新的更大飞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强有力地推动我国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至整个21世纪上半叶实现经济社会更高水平和更大规模的发展和进步,并且真正强有力地应对多方面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严峻挑战。

  其次再来看这“四句话”中的后两句——“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在这里,把“凝聚力量”和“攻坚克难”如此紧密联结在一起作为精神状态问题提出来,同样具有深意。首先是要“凝聚力量”,实质上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利益多元化和观念多元化条件下,加上在更广泛更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求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问题上,在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问题上,在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问题上,同时也在党和国家令行禁止、反腐倡廉的各项重大问题上,努力做到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并且在此基础上,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广泛地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更充分地调动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无疑是一项历史性的严峻考验。

  至于说“攻坚克难”,实质上就是要求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对于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多方面问题的复杂性一定要有充分精神准备。

  我体会,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一定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老老实实地承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由此而来的就是清醒面对我们在此阶段多方面任务的复杂性和所担负的一系列“双重使命”。

  比如说,这10年或更长时间,我们不能不面对的一项“双重使命”,就是既要通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和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再比如说,这10年或更长时间,我们不能不面对的又一项“双重使命”,就是既要继续完成发达国家早已完成的传统工业化,又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赶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并且至今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技术新的伟大革命的时代潮流。

  前一项“双重使命”的特殊复杂性在于:解放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和效率,包括极大地鼓励创新和鼓励创业,这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二者在本质上当然是统一的,但在这样那样具体问题上又可能不尽一致甚至发生某些矛盾;在长远发展上当然是统一的,但在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上又可能不尽一致甚至发生某些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而不要企图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并且避免发生这样那样的片面性。还需要在尽可能妥善处理当前问题的同时,把人们引导到理解问题的两重性和过程的长期性上来。归根到底,在我们这样一个已经拥有13亿多和将要拥有15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只有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是真正能够保证实现这个“双重使命”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物质前提。

  后一项“双重使命”的特殊复杂性在于: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将会长期面对双重的历史性挑战。一是面对资本主义由18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中叶这两百多年间所实现的以大机器工业和电气化为特征的产业发展的挑战;二是面对资本主义由上世纪70年代开始而至今方兴未艾的,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新能源等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这样的“双重使命”,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复制旧发展方式下“钢铁文明”、“机械文明”那样水准的生产力,更不应一股劲地重复旧发展方式下那种任由资本、技术排挤劳动和破坏环境的道路,而要把在资本、技术、劳动更好结合基础上的创新、创业活力之解放,提升到能够在我们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实现持续充分就业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水准和境界。

  总而言之,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但今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即使到2020年全面建成了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还是处在并且仍将相当长时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而来的多方面任务的两重性、复杂性,要求我们的同志深刻地给以注意。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可以说,党的十八大报告这段凝练而又生动的语言,把精神状态的要求真正讲深讲透了。

  我体会,党的十八大主题关于广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的“四句话”要求,以及把这“四句话”作为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至更长时间能够确有把握地夺取新胜利的精神条件的核心,其深意就在这里。

(本文曾发表于2012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