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正文

以智慧医疗助力提升民生福祉保障水平


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发布时间:2020-08-07

2020年8月1日,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数字治理研究中心(国创会数字中心)组织召开 “对话企业数字化转型”专家企业家分享会。鉴于疫情在对全球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和长期影响的同时,也给部分行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与会企业家对“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智慧医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从总体来看,专家们认为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医生这个职业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经验积累型”工种。对同一个人体部位,一位读过100张片子和一位读过1万张片子的医生,其水平显然不一样。同样,对相同病症,诊治过100个病人和诊治过1万个病人的医生水平也不相同。其区别就是在不断重复的大量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人类的这种“经验”,反映到计算机系统里,就是“数据”,量足够大了就是“大数据”。相对而言,处理重复工作、对大量数据综合分析,正是计算机的强项。将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大量多源医疗健康数据将被有机整合、交叉复用。因此,基于数字技术的计算机诊断、治疗水平会越来越高;甚至在某些岗位上,比如说医疗影像片子的分析环节,很可能会替换掉一批医生,特别是水平不高的医生。2018年7月,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和中国卒中学会联合主办的全球首场神经影像人工智能“人机大赛”总决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在两场人类医生和AI选手“BioMind天医智”的巅峰对决中,人工智能分别以87%和83%的正确率战胜了由15人和10人组成的顶尖医生战队。医生战队的正确率仅有66%和63%。更值得关注的是,相同的工作量,人工智能仅用了15分钟,而两个人类战队都把限定的30分钟用尽了。效率方面,人机两队的优劣势也非常明确。此外,在“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科大讯飞“智医助理”机器人取得了456分的好成绩,超过临床执业医师合格线(360分),属于全国53万名考生中的中高级水平。从技术上讲,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医生”具备了开诊问病的实力。

从实际应用来看,专家们认为,人工智能全面替代医生也不现实。由于医生的诊疗决策过程非常复杂,人工智能需要大量数据来训练和学习。这些学习的素材,都是来自人类医生的探索和积累。所以,人工智能所决策的治疗措施,暂时不会超出人类经验的范畴。即便人工智能经过训练和实战之后另辟蹊径,提出了新的诊疗措施,但鉴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现有的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也不会允许它付诸实施。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人工智能只会以“医生助理”的形式参与诊疗活动。对于很多简单重复性工作、单一要素决策工作,可能会慢慢地转移给电脑去做。但这个转移的过程有多长不好判断,可能10年,也可能20年,甚至更长。目前比较引人注目的各种“网络医生”,更多地实现了部分医生与网民的数字化对接,开展一些简单的问询、挂号等服务,与人民群众所期望的“网上医疗”还差距甚远。

专家们认为,数字技术对健康医疗事业的另外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远程医疗,即通过互联网,由医疗资源优势地区的医生为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病人提供远程问诊和治疗,甚至实施远程手术。但这对网络带宽、系统和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极高的技术要求。

医疗健康数据也是数字技术助力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经验积累型的行业,医疗机构本身就极其重视诊疗案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大数据技术与健康医疗相结合,将如虎添翼。但是,这需要做好患者的隐私保护工作,坚决防止病患承担了疾病伤害又承担隐私泄露所带来的二次伤害。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专家们认为,在这些可以用信息技术替代的领域,国家肯定是大力支持,在合情合理、合法、遵守伦理道德原则的前提下,医疗健康服务尽可能多地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慧化转移是大势所趋。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望显著减轻或化解我们国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民生福祉的保障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智慧医疗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以模块化、局部化较多,还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许多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对新技术应用不足;个性化医疗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智慧医疗的信息安全存在许多漏洞。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党和国家、企业、医疗单位、广大相关从业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共建健康中国。

(根据专家发言综合整理,未经专家审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