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建设统一大市场有何意义、红利在哪里?
2024-01-25
来源: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黄奇帆湾区.jpg

黄奇帆

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重庆市原市长


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我认为当中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中国大市场的定义,它具有什么样的特性?

第二件事,中国大市场对各种企业在发展中怎么利用?

第三件事,中国大市场建设,个人及企业对这个市场建设可以动些什么脑筋?有什么改革开放的建议?什么叫统一大市场?


什么叫统一大市场?

从本质上来讲,这跟中国的人口有关,中国有14亿人,如果人均200美元GDP,加起来就是2000多亿,这就不是大市场,比荷兰GDP的规模还小,1943年以前中国的人均GDP只有200美元,现在的人均GDP是13000美元,乘14亿就是19万亿,是世界第二大市场,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市场。再过十年后可能中国人均GDP变成2万美元,乘以14亿人就是28万亿、30万亿,甚至可以赶上美国。中国在40年前同样有十多亿人,有世界最大的人口群体,在30年前、40年前中国的经济专家、企业家、政府从任何角度都没有说自己是大市场,那时候只是说中国的人口红利,有超大规模的廉价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形成的人口红利,用这个人口红利吸引全世界到中国投资。


1.jpg


但是最近十几年、二十年,中国政府、中国企业,包括外资企业,从来没感觉中国是廉价劳动力,因为中国这十年最低工资标准比东南亚、越南高几倍,现在中国企业最低标准比20年前至少高了4倍,所以中国不再是廉价劳动力的人口红利。现在我们除了最低工资以外,工厂职工工资,不管是农民工还是城市职工都比十年前高。中国劳动力每年退休的人有1200多万,每年上岗的人八九百万,缺400万左右,十年下来就是缺3000万,20年是6000万,30年可以少掉一半劳动力,所以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退出。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退出了,但是现在中国劳动力人均GDP收入要比过去200美元增加了90倍,现在是1万多美元。中国变成了一个大市场,14亿人乘一万几千亿美元,乘出来的账就是18万亿,18万亿比原来的2000亿规模大多了,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所以2010年后中国GDP成世界第二,贸易世界第一,工业产值世界第一,这十年人均GDP越来越赶上并超过全球平均值,所以中国的市场特性出现了规模效应,是世界最大的规模效应,而且日涨愈大,今年1.2万、明年1.4万、后年2万、十年以后2万,1万—2万乘十几亿人口就是28万亿,所以大市场作用越来越体现。

我们国家国务院提出要建设中国统一大市场,一是这个大市场逐渐变成世界最大,二是31个省市自治区不能变成31个独立的市场。比如你说欧洲是大市场,但它各个国家各有各的宪法、法律、货币、民族语言,只是在欧元的概念上统一了一下,其他的还是桥归桥路归路,其实还是一个个单一的市场。东南亚是大市场,那也是十个国家。印度是大市场,但印度有 120个民族、有34个邦,其中26个自治邦,26个自治邦有26部宪法、有各自的法律,等于是小联合国。

讲这段话的意思是,中国这个大市场不能让31个省、自治区像印度自治邦那样分开、分裂,也不能互相竞争割裂,必须统一。一旦形成统一单一结构的大市场,中国这个市场就要比印度市场、欧共体、东南亚市场有效。


统一大市场有什么意义?

第二个概念,既然是大市场,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大市场对制造业有6种降低成本的功能,如果市场规模足够大,科研成本会下降。如果研发一个产品要1个亿,销售1亿个部件,每个部件摊上1块钱的研发成本。如果市场足够大,我销售10亿个零部件,零部件的研发成本就从1块钱降到1毛钱。所以规模越大,研发费会有迭代效应,会降低成本,促进新技术发展。

二是规模效应会降低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本。花了10个亿建了厂房、生产线,生产的产品越多、规模越大,固定资本投资的单位成本就越低。同样的道理,规模效应能降低物流成本、采购成本、市场开拓成本,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用工成本。用工成本不是把工资标准降低,工资标准是高的,但是1万人生产的时候,规模很大,哪怕工资标准比较高,他的劳动生产率也会比较高,相当于人均工资水平下降产生降低成本的效果。所以中国这十几年出现了一个现象,只要中国人能生产产品卖到世界,在世界同行里的成本就要降低30%,甚至是50%,成了跨国公司暴利的粉碎机。比如盾构机,90年代我们都要从德国、日本、美国进口挖地铁的盾构机,基本是1 亿多美元一台,到了2010年中国能自己生产,而且还能销售到世界,现在全球盾构机是500万美元一台,我们一生产成本就低。不是政府补贴、税收优惠、财务补贴让它成本低,而是规模效应带来的六种成本降低,每个成本降5%,六个成本综合起来就相当于降了30%的成本。大家可以看到这十几年中国产品卖到世界的竞争优势不是劳动力工资成本下降,也不是国内企业税收优惠、土地不要钱、或者是煤炭电力能源下降产生的,而是规模效应产生的六个成本降低。

现在中国人口红利表现为大规模市场效应产生的降低成本,从六方面降低成本的红利效益,不是低成本降低工资的红利,这是我要说的一个概念。有了这个概念后,现在的招商引资不是说用低工资成本或低土地成本去招商,这十几年不管哪个省招商都是用“销地产”、“产地销”概念。这两个词在80年代、90年代中国招商引资的词典中是没有的,但是最近十年就是用这两个办法。第一,中国市场拿出来,你到这里建一个生产基地,整个中国市场给你,比如特斯拉到中国,中国国内的汽车厂生产一辆车,一个牌照8万元,你拿8万元拿牌照我还不给你,要拍卖,有十万人要汽车牌照,我只拿1万张牌照,十个人拍一个,如果想买车,三年五年、五次八次去参加拍卖,牌照没有买到就不能买车,市场有点管制的概念。但是特斯拉的车到上海,一年50万辆,只要有人买车,绿色汽车牌照不受任何管制,开绿灯,这样特斯拉一下子在中国投资400亿,一年就把50万辆车生产出来了,一卖卖得很好。特斯拉的车在美国生产卖的不好,股价2012年1000多亿美元的市值,到2014年、2015年跌到六七百万亿,没想到在上海,市场一放开后,六七百万亿到了2017年就变成了5000亿,这六七百万亿到5000亿的增长,就与上海放开市场给它“销地产”有关的。特斯拉现在从5000亿变成1万亿跟上海无关,跟中国市场有关,是它有了钱以后又去搞了脑机互动的机器人、星链、跟苹果竞争的手机操作系统,这些年又搞了很多新的发展,让他从5000亿变为了1万亿。但是说白了,没有中国的“销地产”,后面都是空中楼阁。当没钱的时候,当股票跌得破产的时候,还搞什么创新?所以这是中国“销地产”产生的结果。


2.jpg


什么叫产地销呢?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销到全世界,并不需要占领中国市场。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在欧洲、印度、亚洲生产,而非要跑到中国来?因为中国的大市场造成中国所有零部件制造、产品制造产生了六种成本的降低,在中国生产成本低,成本低在世界上就有竞争力,在别的地方就不行。所以特朗普跟苹果库克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对话,这是《纽约时报》上登的一段信息,几年前特朗普当总统时问库克,“你为什么把1亿多台手机放在中国,你不可以放到美国、巴西、墨西哥吗,就在我们隔壁来做,为什么要放在中国?”后来库克非常认真地说,“我8年前在美国有一个苹果厂,干了4年关门倒闭了,赔本只能关闭。在巴西也有一个厂,也因为做的效果不好关门了。在中国有1亿多台手机的市场,一年是1000多亿美元的销售值,有40%(400亿)的利润,美国能拿到3/4(300亿)。还有100亿是在中国加工手机的800多个企业,他们的产值1000多亿美元,但是有100亿利润,产值利润有10%也很开心,中国企业都喜欢为苹果加工。因为一般的企业加工只有6%-7%的销售利润率,帮苹果加工有10%,但是我能拿到销售利润率的30%。你希望在中国生产赚300亿美元,还是在美国或美洲生产但亏损,你要一个在美国亏损的苹果,还是总部在美国赚300亿但生产基地在中国的苹果?”特朗普很可爱,问为什么会这样?库克说,“就像这个房间能够坐三四百个模具工程师,整个美国的模具工程师拉出来也只能坐满这个房间,但是在中国可以坐满一个8万人的体育场,这就是我们跟他们的差距,在制造成本和制造技术上他们比美国更有条件。”

讲这段话的意思是中国制造有规模效应、低成本效应。有了这两个故事的铺底,我再说一个美国商会会长曾说过的话,他说30多年来,在中国的美资企业(包括独资、合资企业)总投资6000亿美元,形成7000多亿美元的销售值。这7000亿美元中,4000亿是销地产,有3000亿是产地销,在中国生产销到美国、欧洲。我讲这段话的意思是中国大市场能够吸引人家来投资,你叫他脱钩那就丢掉这个市场了。“通用”在中国生产了300万辆车,也销了300万辆车,但是“通用”在美国、欧洲、巴西、乃至全世界其他地区去年也仅生产了300万辆,所以“通用”在全世界600万辆车,中国占了一半。如果它跟中国脱钩,把“通用”关了跑到别的地方,那就丢了中国的市场,别的地方的产能都过剩了,本来有800万人,20年下来“通用”在全球的800万变300万,幸亏在中国加了300万,还保持了600万。所以没有一个美国老板会听美国政客的建议,丢掉中国,撤走。不要中国市场是神经病吗?政客做四年八年,老板要做100年,要长治久安,一定要根据市场来。

我的意思是“销地产”、“产地销”,中国大市场产生了这两个功能,对“销地产”是市场功能,对“产地销”是大市场摊薄成本造成的成本优势。就这两条,我认为这个世界的大趋势是不会变的,比如最近两年中国有很多企业跑到东南亚,但不管是越南还是菲律宾,这三年的外资企业65%-70%是中国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跑到那边去的。东南亚十国的外资里,2/3是中国企业到那边的投资,而不是美国、欧洲其他地方的企业。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去帮人家,把自己的市场丢掉呢?很简单,因为美国对中国封锁,要加关税,对东南亚不加,因为美国已经跟东南亚RCEP,自由贸易一体化。既然他们销到美国不收税、零关税,中国企业就跑到那边去做,这也没有违反任何法律。这么干以后,中国对美国本来是第一大贸易国,现在变第四,尽管小了一点,但是中国跟东南亚的贸易量这三年增加了50%,因为2018年东南亚、东盟和中国的进出口量是6000多亿美元,2022年9000多亿美元,6000亿变9000亿涨了3000亿,涨了50%。东南亚第一大外资是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在那边组装了再卖到全世界,零部件、原材料全是从中国过去的,进出口是这样带起来的,这对世界是好事情,我们跟东南亚的关系也密切了,东南亚跟美国的关系也密切了,大家都好,大家的成本都降低了,有什么不好呢?

再有就是俄乌冲突。最近几年外资对中国的投资不是说大家都跟着美国的意见,政客说要脱钩,他就不来投资了。这十年中国的外资与时俱进,年年增长,如果不统计数据,光靠感觉说这个关了、那个关了,你可以说他没有造谣,说得都对。但是中国的外资有77万个,哪怕走掉了5万个,也就10%不到,如果外资数量又增加了30%,这时候走掉5万个,增加30万个,那就是几百亿美元进来了。


3.jpg


说一个具体的话,2013-2022年,中国引进的外资十年平均1400亿美元,这是一个概念。2017-2022年这几年的平均是1600多亿美元,2020-2022年这两三年的平均是1700多亿美元,去年一年是1800亿美元,又是疫情,又是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且有俄乌冲突、脱钩,为什么大家都跑到中国投资?2012年、2013年平均是1200亿、1300亿,为什么现在涨到1800亿,增加了50%的外资?这是到位资金,是真金白银,还是因为产地销、销地产还是稳定、健康。在欧洲,英国天然气与俄罗斯脱钩,涨价涨了3倍还买不到,大资本投资的企业,1亿、5亿、10亿、100亿美元的项目和产业链集群,放到中国最安稳。但是皮包公司、贸易公司要搬就搬,因为疫情下交通不通了、飞机乘不了、生意谈不成、会议不能开,皮包公司表现了它的灵活性,它本来就不是工厂、生产基地,要搬就搬,拎个包就走,过三年再来,所以皮包公司搬来搬去是灵活的,他搬了也没什么错,过几天也会回来,不用太紧张。但是制造业基地跟疫情的关系不大,是看20年、30年大资本的稳健,大资本一定追逐“销地产、产地销”的概念。


怎样建设统一大市场?

上述就是统一大市场的定义,就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市场,而且是能降低成本的市场,它有销地产、产地销的新动能,而不是劳动力便宜的人口红利,是规模效应产生的销地产、产地销的人口红利。

第三个概念,怎么建设呢?中国的大市场还是有很多的堵点,原来我们是计划经济,市场这么大的系统一出来也有许多比较笨拙的地方,政府不够聪明,想做好事,事情没做好,或者原来的制度不那么完善。所以中央政府在今年4月发了一个建设中国大市场的文件。这个文件不是保密的,去年4月各种报纸头版都有报道,差不多有8000字的版面,就是讲大市场建设的30条措施。说来其实很简单,比如中国原来很支持搞出口,所以出现外贸部、商务部支持出口,我们的经委、发改委管国内贸易,结果国内贸易按常规来,出口有出口激励、有鼓励政策、有退税政策。搞了几十年以后,搞出口的不会搞内贸了,搞内贸的也出不去了,本来这个产品是出口的,现在国际上没有市场,想转回内贸还不许转。所以我们国务院文件宣布了一个纪律,不能让内贸和外贸两个指挥棒,搞外贸不能搞内贸,搞内贸不能搞外贸,一定要让外贸内贸一体化,这种话在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听着像笑话。我这个企业你管我是内贸还是外贸,我想外就外,想内就内,什么地方赚钱就怎么做。理应如此,比如跨境电商,中国人的B2B、B2C在淘宝一年能做20万亿人民币的营业额,中国商业零售六七十万亿,网络就把它三分之一的生意抢掉了,所以现在百货店空空荡荡的,1/3的商店关掉。而一做国际的跨境电商,虽然把上海的东西卖到郑州跟把上海的东西卖到东京是一样的道理,但是把上海货卖到东京这个手续极繁复。最后十年下来,跨境电商只做了1000多万美元,等于6万亿美元的1%,也就是说做跨境电商,同样还是这些B2B、B2C的网络公司,只做了贸易量的1%,做国内贸易就能做30%。因为内贸和外贸两张皮,所以要把这样的制度改掉,让它们一体化。

中国政府说话从来没有无的放矢。狠着心让内贸外贸一体化,狠着心让任何一个产品、同一个工厂的生产线实现同线同质同标,就是同样生产线做的产品质量应该一样,不管是内贸还是外贸的生产线都应该是一个质量标准、一个管理方法、一个市场准入或准出的制度。讲这段话人家听起来很幼稚,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傻乎乎的管理,而且个个有权的人在乱管,这就是习惯,不是谁笨,也不是谁脑子不对,而是几十年管外贸就是管外贸,管内贸就是管内贸,像原来的计划经济。这样的故事可以说几十件,有人说为什么不把它改掉?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而是整个系统,几十万、几百万,即使你有权力也不是一下就打通的。制度建设不是建高速公路,而是要投资,这个建设就是改革。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功能、内涵,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就是改革的措施,但是中国的语言很丰富,要把一个无形的市场建起来,要用建设这个词,但这个建设就是开放、改革。



本文为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2023年“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上的发言节选。

本文选自《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季刊)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