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与地理学大作为
——在首届世界地理大会上的主旨讲演
2022-11-26
来源: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很高兴今天与大家云上相聚,共同探讨“地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一宏大命题。我谨代表大会主办方,向线上线下的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就在一个多月前,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这样重要的历史时刻,在中国召开首届世界地理大会,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们地理学这门学科,作为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空间为研究对象,且专长于人地关系问题研究的基础性学科,它的一个重大功能,就是能够在问题意识、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上连通自然与社会,贯穿时间与空间,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机理,捕捉世界各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学理支撑。正是在此意义上,我认为我们首届世界地理大会一方面可以倡议和引导更多中国学者放眼世界,加强对世界的了解和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更多的国际友人和同行读懂中国、认识中国。

下面,我愿以“全球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与地理学大作为”为题,与大家分享几点思考。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疫灾打乱了全人类进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的发展进程和一切预期。一股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思潮及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由此而来的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及各国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之大灾难大破坏,成为世界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以来,一次最剧烈的大灾难大破坏。

这就叫做“变中生变,变上加变”。诚如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而“大变局”本身,就意味着“大考验”:

一是能否克服单边主义,携手战胜疫灾;

二是能否在携手战胜疫灾的同时,修复全球产业链,重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重启发展;

三是能否在战胜疫灾和重启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排除各种干扰,打开面向21世纪第三个十年以至更长时期世界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四是能否超越文明的隔阂与冲突,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的挑战。

而贯串“大变局、大考验”的是一项根本性的历史要求,这就是从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算起,在全球范围内,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利益诉求的各个地区各个国家之间,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从而逐步实现“大合作”。

应当说,这种“大合作”,在全球抗疫的伟大斗争中端倪已见。无数生动事例表现出全人类携手共进、战胜疫灾的强烈愿望,和更进一步深化合作的重大契机。这是大变局的一个方面。

但我们同时清醒地看到,大变局的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这里讲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正是当今世界大变局之两重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今世界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集中体现。在我看来,21世纪第三个10年全球大势之最新发展,就是“两个全球之命运”突出提到世界面前。这是在当代世界之命运问题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人类究竟是要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还是要一个霸权阴影笼罩下的分裂、动荡乃至战争的世界?这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大最尖锐抉择。

我们还是听一听习近平主席的主张吧!他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正是面对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这样一个挑战前所未有、希望也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要在和平发展合作的现代化进程中造福中国造福世界,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在近代历史上蒙受过被瓜分殖民的屈辱,中国更懂得世界和平的珍贵、更懂得世界各个地域国家大合作的意义。因此,中国要“读懂世界”,也期待世界能够“读懂中国”。这是实现世界各国“大合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正在阔步走向现代化,正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从中国在世界的所作所为,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世界的福音。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的老路。中国走的是一条世界近代以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之路。

这条现代化之路,是中国和平崛起之路,是中国与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共同和平崛起之路,同时又是与发达国家再发展相交汇的,在更大范围构建多方面多层次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之路。一个好例,就是“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中国基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真心诚意地愿同国际社会共同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向联合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而且一以贯之地在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中身体力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宏大背景,地理学被赋予了新的重大历史使命,能够并且应该有更大作为。做好中国地理学和世界地理学研究,权威、立体、详细地向世界展现中国历史文脉、地理生态、人文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深度讲好中国与世界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兼收并蓄、相互融合的故事,将大有利于帮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也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读懂世界”!

 

还需要告诉大家的是,中国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包含着“绿色”的理念。

也就是说,中国认为,发展应该是绿色发展,而不是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的发展。一个好例,就是在2020年9月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郑重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读懂中国”,应该读懂中国人追求的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富强的现代化中国,而且是一个美丽的现代化中国;同样,中国人希望我们共同生存生活于斯的地球和世界,不是一个被人类无情地竭泽而渔的世界,而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今天更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仰望星空,繁星闪烁,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像珍惜和保护自己生命那样珍惜和保护地球。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地理学研究在很多方面也面临着“保护地球”的使命和任务。这是神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能够充分发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研究的基础性作用,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与世界各国地理学家共同研究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有待解决的全球性迫切问题;我们一定能够促进文明对话,推动世界各国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压制,为世界文明注入凝聚力;我们一定能够加快全球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为可持续发展注入生命力。

 

最后,希望大家讨论一个地理学学科建设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赶上时代”和“引领时代”?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中国地理学研究要 “赶上时代”和“引领时代”。

我以为,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关键在于坚持创新,坚持把创新作为中国地理学研究中心的核心。首届世界地理大会的召开,就是中国地理学家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我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凝聚多方力量,中国地理学家能够与国际同仁携手合作,不断产出新的研究成果。

我建议,世界地理大会未来要形成机制,定期举办,广泛邀请海内外学者参与,努力将世界地理大会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合作交流平台,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共筑和平美丽世界建设之路,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相信,今天我们在这里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对人类的未来发展有所裨益。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